您現在的位置:主頁 > 熱點資訊 > 行業新聞 > 詳細信息
攜程:無解的“萬分之二”
作者:admin 來源:民航資源網 發布時間:2016-01-13

        攜程的“假機票”事件,這兩日可謂群情鼎沸,而這一切都源自一位常客@ttdz 的爆料:

  1月8日,@ttdz 手持攜程買的機票,準備從日本回國時,卻在登機時被告知機票無效,還險些被日方視為詐騙,要求協助調查。

  最初在常客上曝光此事時,@ttdz 大概也沒有料到會引發后續全民聲討攜程的輿論聲浪。而攜程目前的回應欠缺應有的誠意:堅稱是“供應商操作失誤”;堅持“退一賠三”的補償方案,卻對事主的道歉和消除負面記錄等要求充耳不聞;反復強調無票發生概率“低于萬分之二”;更疑似出動水軍瘋狂洗地…這些都使得事態進一步發酵擴散。

  群情洶洶。大家都在批判攜程賣“假機票”,但很少有人清楚“假機票”到底是什么票?攜程上為什么會有“假機票”?為什么攜程不能完全杜絕此事,只敢說“低于萬分之二”?

  @ttdz 為什么這么生氣?

  @ttdz 其人,身份很多。古董表愛好者、日本動漫專家、日本文化研究者、赴日旅行組織者、Bilibili核心員工…但在此事中最關鍵的是:他是常客的金卡會員,這是國內唯一基于航空酒店會員卡認證的、聚集大量商旅人士的社區平臺——這意味著他非常熟悉常旅客計劃的種種知識,太清楚攜程到底做了什么,也就能在常客首發爆料時一針見血地講明自己的遭遇:

  所以我們就更能理解他的熊熊怒火:作為每月要往返日本兩次的常客,居然被攜程坑了?而且,自己還非常清楚知道問題在哪里——耽誤事兒是一方面,咱中國人的面兒呢?見慣風浪,陰溝翻船,丟人吶!

  @ttdz 買的到底是什么票?

  @ttdz 通過攜程買的日航機票,實際上并不是普通的機票——它是通過英國航空的里程兌換的獎勵機票,這家航空公司與日航同屬“寰宇一家”航空聯盟。

  將獎勵機票用于對外銷售是違規行為。但中日航線的機票一直高價堅挺,里程換票成本遠遠低于機票銷售市場價格,于是,英航和日航成了里程機票倒賣的重災區。

  看官問了,換票成本怎么就低了?——比如美國辦一張聯名信用卡,可以獲得50000英航里程,條件是95美金的年費以及開卡后3個月內持卡消費2000美金。也就是說,不到620元人民幣就可以獲得50000里程。50000里程什么概念?可以換5張東京北京日航經濟艙單程機票。620元人民幣的成本可以獲得5張東京北京經濟艙機票,1500元一張往出賣,就是超過10倍的利潤,您說各類“機票專家”們能不動心思?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說:“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而航空公司對這種機票都是嚴查設限,比如在辦登機時,必須出示在換票時支付稅費的信用卡。@ttdz 在攜程買票時,當然是想買一張正常的機票;但不知攜程是平臺技術還是運營策略的問題,賣給他的實際上是一張里程兌換機票。拿著這張票被拒絕登機后,@ttdz 打電話給攜程,攜程給他的居然又是一張里程兌換機票!

  攜程當然絕不會告訴@ttdz 賣他的票是里程票,但@ttdz 自己清楚得很。而在日航的辦票柜臺來看,情況是這樣的:第一次,您拿了張在美國的中國人擁有的英航賬戶里程換的票,因為各種原因不能用。第二次,您又換一位日本人里程賬戶換的票過來。跨國親戚朋友這么多?別鬧了,莫不是違法組織?扭送公安機關再說。

  誰知道,這違法組織其實是美國上市公司:攜程。

  卿本掛牌,為何做賊?

  說明白了假機票是什么,那么來看看攜程為什么賣假票。如果認為攜程通過違法銷售這種里程獎勵機票能獲取多少利潤,那完全跟是通過故事會和甄嬛傳建立的人生社會世界觀來理解中美兩國外交國策屬于一個水平。但作為一個美國掛牌上市卻深耕中國市場的旅行社企業來說,這么做卻非常容易理解。

  攜程們被稱統稱為OTA(Online Travel Agency在線旅行社的簡稱);跟傳統旅行社有什么區別?同等規模下,理論上運營成本低一些,僅此而已。

  以前,旅行社一直是航空公司的重要分銷渠道。在紙質票年代,航空公司需要通過售票處、代理人讓乘客獲得憑證:比如在成都希望購買一張北京紐約的機票,只能去航空公司售票處以及代理人。

  分水嶺出現在2004年。電子客票出現并在全球迅速普及——這是旅行社機票業務終結者。乘客可以通過電話或者網絡購買機票后,然后去機場辦理登機牌乘機即可。這也是OTA們的黃金時代,因為他們是順勢而為的公司,乘客們可以方便的通過OTA預定機票后,何必非要去一趟航空公司售票處?

  然而接下來的事就不那么美好了。2008年,隨著電子客票技術越來越成熟,全球完全停用紙質客票,航空公司們紛紛反應過來:網站賣票,我們為什么不可以?認識到電子渠道的價值后,他們紛紛調整市場策略:旅客們是要坐我們航空公司飛機的,通過自己官網還是攜程們,有區別么?為什么要給你利潤?這也就是前段時間航司們不跟去哪兒玩的根本原因:你有什么價值?

  所以無論是全球老大Expedia還是攜程,其實在散客機票銷售這一塊,根本早已經是0利潤。

  在美國這樣一個消費習慣理性成熟的市場,用戶們早已發現OTA和航空公司機票售價是完全一樣的,持續在OTA買機票只是習慣而已。而OTA們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旅行產品打包服務上,不再只是機票銷售。

  在中國市場情況也類似,航空公司甚至還經常推出一些額外贈送里程、直減的舉措。只是很不幸的,中國的市場下消費者大多只關注一件事:便宜。所以盡管真實情況下,買一張國航機票,攜程沒有概率比國航自己賣的便宜;但攜程為了讓只認便宜的消費者選擇自己,甚至不惜用美國市場投資人的錢來補貼,告訴消費者:我們就是便宜!

  攜程作為行業領袖的企業,卻沒有教育市場的覺悟,這事兒暫且不提;作為上市公司是要用財報來跟股東們說話的,機票銷售這塊的利潤不僅沒有了,而且還要貼成本,怎么辦?攜程就在傳統的B2C的業務下,加上了去哪兒C2C的模式,引進各路小商家,各顯神通搞活市場。在這種模式下,出現任何違規甚至違法的事情,毫不奇怪。

  永遠的“萬分之二”

  一個平臺,里面進駐了各種只要有營業許可就可以經營的商家,那么產品和服務本身無法完全保證,是很正常且容易理解的。這種平臺商業模式下,一定有@ttdz 這樣的問題。所以攜程在應對此事時,只能反復宣稱無票率“低于萬分之二”——這是集結了各種魚龍混雜的供應商平臺的結構性問題,無法根本性地完全杜絕。

  而對于消費者來說,最好是期待國內的航空公司們好好發力,做好自己的官網APP、好好完善代理人制度,真能徹底絕了OTA賣機票的路,我們怕是才能寰宇廓清、放心出行。